4月18日 亞比米勒以後 ── 倒退,豈會沒有徵兆?
黃天逸

經文:士師記十1-18

1亞比米勒以後,陀拉興起,拯救以色列,他是朵多的孫子,普瓦的兒子,以薩迦人,住在以法蓮山區的沙密。2陀拉作以色列的士師二十三年。他死了,葬在沙密。3陀拉以後有基列人睚珥興起,作以色列的士師二十二年。4他有三十個兒子,騎着三十匹驢駒。他們有三十座城,叫作哈倭特‧睚珥,直到如今,都在基列地。5睚珥死了,葬在加們。6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爲惡的事,去事奉諸巴力和亞斯她錄,以及亞蘭的神明、西頓的神明、摩押的神明、亞捫人的神明、非利士人的神明。他們離棄耶和華,不事奉他。7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發作,把他們交給非利士人和亞捫人的手中。8從那年起,他們欺壓迫害以色列人,在約旦河東,亞摩利人境內,基列一帶所有的以色列人,長達十八年。9亞捫人渡過約旦河去攻打猶大和便雅憫,以及以法蓮家族。以色列的處境非常困苦。10以色列人哀求耶和華說:「我們得罪了你,因爲我們離棄了我們的神,去事奉諸巴力。」11耶和華對以色列人說:「我豈沒有救你們脫離埃及人、亞摩利人、亞捫人和非利士人嗎?12西頓人、亞瑪力人和馬雲人欺壓你們,你們哀求我,我也拯救你們脫離他們的手。13你們竟離棄我去事奉別神!所以我不再救你們了。14你們去哀求你們所選擇的神明;你們遭遇急難的時候,讓它們救你們吧!」15以色列人對耶和華說:「我們犯罪了,照你看爲好的待我們,只求你今日拯救我們吧!」16以色列人就除掉他們中間的外邦神明,事奉耶和華。耶和華因以色列所受的苦難而心裏焦急。17亞捫人被召來,在基列安營;以色列人也聚集,在米斯巴安營。18基列百姓中的領袖彼此說:「誰領先出去攻打亞捫人,誰就作基列所有居民的領袖。」

十章1節以「亞比米勒以後」作爲開始,引入了兩位士師:陀拉與睚珥。假若還有印象的話,大概我們還記得基甸的墮落,起源於他多妻妾和兒女。當這裏第4節重複睚珥有「三十個兒子」,大概睚珥與基甸一樣「多妻妾」,甚至同樣地過着國王式的生活(4)!有學者就指出:「亞比米勒」名字在第1節的出現,彷彿呼應着之後睚珥的問題一樣 ── 亞比米勒也是如此呢!聖經作者要告訴我們:自從基甸之後,以色列的領袖原來彷彿「小基甸」一樣 ── 他們都生活在一個沒有上主的光景之中,毋怪乎,無論是陀拉作士師抑或是睚珥作士師,上主的名字都沒有再出現在這些片段裏了!說實話:「倒退」,豈會是完全沒有徵兆的呢?

第6節記載以色列所敬拜外邦偶像的名單;對比俄陀聶時代,當時候的以色列人去事奉諸巴力和亞舍拉(三7),然而,這裏卻告訴我們:以色列人已然陷入了敬拜偶像的深淵之中,因爲他們甚麼偶像都去敬拜。這「又」行上主眼中看爲惡的事,結果上主將以色列人交在非利士人和亞捫人手中18年之久。

當以色列人「哀求」上主時,第11-13節上主的迴應值得我們仔細思想。

上主這番話,要以色列人知道:對於以色列的救贖,並不僅僅限於士師時代。上主提醒他們,「救贖」乃是始於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期。事實上,對於上主而言,第一次的救贖其實已經足夠激起以色列人對他完全的委身心志,然而,以色列人卻不斷地在「犯罪」、「呼求」的循環裏面打滾;試問以色列人豈能在每一次悖逆之後,就要上主以救贖來回應他們的呼求呢?寶貴的恩典又豈能讓他們隨意踐踏呢?毋怪乎,上主說:「我不再救你們了」(13),因爲這悖逆的羣體確實傷透了上主的心。

思想:

上主有恩典、有憐憫,然而,在恩典與憐憫的背後,上主是期待着這屬他的羣體能夠活出聖潔子民身份的。士師時代,上主一次又一次對以色列民施行拯救,亦一次又一次地憐憫他們,這絕不僅僅爲着他們的心靈平安;上主期待着這一個屬他的羣體能夠全然順服自己。以色列民的倒退,源於他們只看見上主的「責任」,卻從來沒有認真思想自己所應做的事情。只要我們都認真地爲自己的屬靈生命負上多一點責任的話,我們也就不會輕易地掉進罪惡的網羅之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