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0日 基甸 ── 以色列人的景況
黃天逸

經文:士師記六1-11

1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爲惡的事,耶和華就把他們交在米甸手裏七年。2米甸的手戰勝以色列;以色列人躲避米甸人,就在山中挖洞穴,挖洞建營寨。3每當以色列人撒種之後,米甸、亞瑪力和東邊的人都上來攻打他們,4對着他們安營,毀壞那地的農作物,直到迦薩,沒有給以色列留下食物,牛、羊、驢也沒有留下。5因爲那些人帶着他們的牲畜和帳棚上來,像蝗蟲那樣多;人和駱駝無數,都進入境內,毀壞全地。6以色列因米甸的緣故極其窮乏,以色列人就呼求耶和華。7以色列人因米甸的緣故呼求耶和華的時候,8耶和華就差遣先知到以色列人那裏,對他們說:「耶和華-以色列的神如此說:『我曾領你們從埃及上來,從爲奴之家出來,9救你們脫離埃及人的手,脫離一切欺壓你們之人的手。我從你們面前趕出他們,把他們的地賜給你們。10我對你們說,我是耶和華-你們的神。你們住在亞摩利人的地,不可敬畏他們的神明,但你們卻不聽從我的話。』」11耶和華的使者到了俄弗拉,坐在亞比以謝族約阿施的橡樹下。約阿施的兒子基甸正在醡酒池那裏打麥子,爲了躲避米甸人。

基甸的時代,以色列人的景況如何?第10節說:「『我對你們說,我是耶和華-你們的神。你們住在亞摩利人的地,不可敬畏他們的神明,但你們卻不聽從我的話。』」這就是說:以色列人又再次行耶和華眼中看爲惡的事,去事奉和敬拜「他們的神明」。「他們的神明」是誰?按照六章25節所講,就是偶像「巴力」。不過,細讀這10節經文,《士師記》作者的記載卻鉅細無遺地告訴我們,在這「七年」(1)裏,米甸人如何壓制以色列人。但問題是甚麼?

「巴力」本是迦南人所敬拜掌管生育和自然的男神。根據迦南信仰的背景,巴力應該能夠爲敬拜者帶來豐盛的繁榮和增長的;加上,既然以色列人和迦南人都敬拜相同的神明,其實應該會令兩個民族之間能夠有更加穩固的聯盟關係。然而,諷刺的是,在過去7年的日子裏,以色列人不單隻沒有好的收成,甚至更加缺乏政治上的安穩。在這10節經文的背後,聖經作者要告訴我們:敬拜巴力?若牠真的如此強大,何以無法保佑以色列民的安穩呢?

除此之外,更諷刺的是甚麼?第11節說:「約阿施的兒子基甸正在醡酒池那裏打麥子」,問題是甚麼?

假如我們還記得《士師記》第四章對底波拉的描述的話,大概我們明白到基甸的不濟,何以這樣說?聖經記載,昔日底波拉在那「底波拉的棕樹下」聽判斷,今天呢?基甸卻在醡酒池裏打麥子,爲要躲避米甸人。「醡酒池」是甚麼地方?大概可能是山上的洞穴,又或者是地下的洞穴,這就是說:他在一個極隱蔽的地方。

基甸甚至包括當時的以色列人,他們以爲自己所建造的營寨、自己所挖的洞穴(2)已經是他們的安全地帶。也許他們渴望得到上主的幫助,只是,他們卻又彷彿不願意放棄自己所抓緊的偶像。第6節記載他們向上主呼求,但第11節卻讓我們見到基甸(甚至是更多的以色列民),他們仍然在洞穴裏面工作,竟沒有立即起來除去偶像。

思想:

假如我們將這圖畫形象化來理解的話,大概我們會明白到:其實並不是一個簡單的「順服」與「不順服」的判斷。這是甚麼意思?以色列人在過去7年的生活裏,正好告訴我們:假如我們的生活都嵌入了某種形式和習慣的話,我們就難以脫離這光景!這並不僅僅是有否一個願意迴應呼召的問題,而是在於要付上極大的代價和勇氣才能作出翻天覆地的改變!

基甸時代以色列人的光景,會否也是我們今天的光景?我們是否嵌入了某種形式的生活,再難以迴應上主的呼召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