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8日 底波拉 ── 一位剛強的女性士師
黃天逸

經文:士師記四1-10

1以笏死後,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爲惡的事。2耶和華把他們交給在夏瑣作王的迦南王耶賓手中;他的將軍是西西拉,住在夏羅設‧哈歌印。3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,因爲耶賓王有鐵的戰車九百輛,並且殘酷欺壓以色列人二十年。4有一位女先知底波拉,是拉比多的妻子,當時作以色列的士師。5她住在以法蓮山區拉瑪和伯特利的中間,在底波拉的棕樹下。以色列人都上到她那裏去聽審判。6她派人從拿弗他利的基低斯把亞比挪庵的兒子巴拉召來,對他說:「耶和華-以色列的神吩咐你:『你要率領一萬拿弗他利人和西布倫人上他泊山去。7我必使耶賓的將軍西西拉率領他的戰車和全軍往基順河,到你那裏去,我必把他交在你手中。』」8巴拉對她說:「你若同我去,我就去;你若不同我去,我就不去。」9底波拉說:「我一定會與你同去,然而你在所行的路上必得不着榮耀,因爲耶和華要把西西拉交給一個婦人的手裏。」於是底波拉起來,與巴拉一同往基低斯去了。10巴拉召集西布倫人和拿弗他利人到基低斯,跟他上去的有一萬人。底波拉也同他上去。

當一個惡性循環不斷地重複的話,這代表着甚麼?代表這羣體沒有學到功課,也沒有檢討,更沒有在失敗裏自我反省!

細心觀察《士師記》第四章,開始的時候就令我們驚訝 ── 在以色列受欺壓長達20年這一個如此重要的歷史時期,上主竟然沒有呼召、揀選一位年輕力壯、有智慧又有能力的男性士師來拯救以色列民;相反地,祂卻竟然透過兩位女性將以色列暫時帶離開這困境。

第三章記載俄陀聶之後,以色列國太平40年(三11);以笏之後呢?國中太平80年(三30)。稍爲心水清的話,我們就明白:這說明了以色列並不是在戰亂之中,以致所有領袖都死去!若是如此,值得思想的是:到底領袖們哪裏去了?甚至第4節說底波拉「當時作以色列的士師」這一語提醒我們:底波拉並不是因以色列人向上主呼求,然後上主興起來拯救他們的;事實上,底波拉早已被揀選作以色列民的士師呢!

底波拉是一位怎樣的領袖?根據4章5節的記載:「她住在以法蓮山區拉瑪和伯特利的中間,在底波拉的棕樹下。以色列人都上到她那裏去聽審判」;毫無疑問,她是一位在當時備受關注的人物。這一經文的有趣在於這「底波拉的棕樹」── 一個以色列人聽判斷的地方,彷彿有一種地標的感覺,並且,整幅圖畫極有可能是一羣以色列男性在聽一位女性的判斷呢!

聖經作者在顯示底波拉的能力的時候,事實上亦沒有忘記她的限制 ──「(她)是拉比多的妻」。的確,在底波拉的時代,不管女性的能力有多大,她們仍然是要透過丈夫的名字才能讓人認識;同樣地,其後第17和21節,聖經作者也是如此以她的丈夫希百來介紹雅億。

第6-10節讓我們看到:雖然底波拉的角色十分重要、雖然她承諾會與巴拉一起去打仗,然而,真正在戰場上殺敵的,仍然是巴拉,而不是底波拉。事實上,舊約聖經裏往往將女性與戰地完全分隔,意思就是:聖經只會對男性在戰埸上的忠勇善戰加以描述,但對女性的英勇許多時候都隻字不提。因此,我們可以見到巴拉是真正打仗的,即使後來殺死夏瑣王的雅億亦不是在戰場上將敵方的大將殺死。

《士師記》作者要在這裏突顯出一個重要的主題 ── 在底波拉作士師的時代,由如此一位女性作領袖,這絕非士師時代的正常規律;並且,不是一位,而是兩位,因爲,其後還有雅億。

思想:

「國中太平80年」(三30),但卻沒有領袖!在太平之時,沒有人願意起來承擔責任;在混亂之際,試問還有「挺身而出」的人嗎?聖經沒有描述底波拉的才幹,甚至讓我們見到了女性領袖的一些限制;只是,她就是如此地走出來,在一個缺乏領袖的時代,承擔這絕不容易的使命。

我們願意走出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