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日 約書亞死後 ……
黃天逸

經文:士師記一1-2

1約書亞死後,以色列人求問耶和華說:「我們中間誰當首先上去攻打迦南人,與他們爭戰呢?」2耶和華說:「猶大要先上去。看哪,我已將那地交在他手中。」

《士師記》記載着一個「各人任意而行」(21:25)的世代。走進這歷史場景,對於一羣屬於上主的羣體而言,「各人任意而行」是甚麼意思?呂振中譯作:「各人都憑着自己所看爲對的去行」(NASB: “everyone did what was right in his own eyes.”)。從「約書亞死後」(一1)到「各人都憑着自己所看爲對的去行」(二十一25),我們有何感受?

倘若我們曾經讀過《士師記》的話,大概我們可以發現:即使上主以祂的慈愛不斷地呼喚以色列百姓,期待他們能夠重回對上主的順服之中;即使在《士師記》開始的時候,俄陀聶、底波拉等人都有一點成就,然而,到基甸當政的時候,情況卻顯然轉變,越來越糟糕,到了第17-21章,那惡劣的情況更跌至谷底。說實話,《士師記》所記載的以色列羣體,他們從沒有真正地堅守那一種「對誓約的負擔和對道德的堅持」,這正是聖經作者所要針對的問題。

《士師記》讓我們看見:以色列羣體「各人任意而行」──「失去了對誓約的負擔和對道德的堅持」。

從舊約正典編排的次序看,《申命記》以摩西的死作爲結束,《約書亞記》就以摩西的死作爲開始;而《約書亞記》以約書亞的死爲結束,又以約書亞的死作爲《士師記》的開始。約書亞時代可以說是以色列史無前例的成功時期,然而,可別忘記約書亞爭戰得勝乃是因爲上主大能的手、並上主信實地按照祂與列祖所立的約而行(創十五16),並不是因軍隊的武力和兵丁的人數。事實上,從摩西到約書亞,又從約書亞到現在這一代的以色列人,經歷如此長久的歷史,他們所要學習的是甚麼?參:《約書亞記》二十三14-16:

「看哪,我今日要走世人必走的路了。你們要一心一意知道,耶和華你們神所應許要賜給你們的一切福氣,沒有一件落空,都應驗在你們身上了。耶和華你們的神所應許的一切福氣怎樣臨到你們身上,耶和華也必照樣使各樣災禍臨到你們身上,直到他把你們從耶和華你們神所賜給你們的這美地上除滅。你們若違背耶和華你們神吩咐你們所守的約,去事奉別神,敬拜它們,耶和華的怒氣必向你們發作,使你們在他所賜給你們的美地上迅速滅亡。」

只要以色列羣體願意跟隨摩西和約書亞的腳步,謹守遵行與上主所立的約,那麼,他們便可以完全得到上主所應許摩西賜予以色列人的地土。既然如此,「約書亞死後…」這一句話就一點也不簡單,因爲它正好提示我們:在領袖離去後,以色列人再沒有任何依靠,他們必須繼續自行往前走,然而,重要的乃是:他們「對誓約的負擔和對道德的堅持」是否仍然能夠守得住呢?

思想:

在「任意而行」與「謹守遵行」兩者之間,我們如何取捨?我們都是「憑着自己所看爲對的去行」?抑或「謹守遵行」上主與我們在立約關係裏面所定的一切呢?

本月與大家分享《士師記》,筆者希望能集中在幾位「士師」故事的選段上,一起反省上主與我們立約的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