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and Logo
  • 圣经
  • 资源
  • 计划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APP下载
  • 圣经
  • 搜索
  • 原文研究
  • 逐节对照
我的
跟随系统浅色深色简体中文香港繁體台灣繁體English
奉献
书卷章

旧约

  • 詩詩篇

新约

  • 太馬太福音
  • 可馬可福音
  • 路路加福音
  • 約約翰福音
  • 徒使徒行傳
  • 羅羅馬書
  • 林前哥林多前書
  • 林後哥林多後書
  • 加加拉太書
  • 弗以弗所書
  • 腓腓立比書
  • 西歌羅西書
  • 帖前帖撒羅尼迦前書
  • 帖後帖撒羅尼迦後書
  • 提前提摩太前書
  • 提後提摩太後書
  • 多提多書
  • 門腓利門書
  • 來希伯來書
  • 雅雅各書
  • 彼前彼得前書
  • 彼後彼得後書
  • 約一約翰一書
  • 約二約翰二書
  • 約三約翰三書
  • 猶猶大書
  • 啟啟示錄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7
  • 8
  • 9
  • 10
  • 11
  • 12
  • 13
  • 14
  • 15
  • 16

圣经版本

    播放版本对照
    设置
    显示节号
    显示标题
    显示脚注
    逐节分段
    耶穌顯容 警戒諸徒
    1又謂眾曰:『我實告爾、現立斯中者、必有未嘗死味以前、獲睹天主之國乘權而來者焉。』9:1 通俗拉丁譯本、義文Martini譯本、法文Crampon俱以此節屬第八章為其第三十九節。其他譯本則以此節為第九章之第一節。此節之意、如福音馬竇傳第十六章第廿八節之意。謂「現立斯中者、必有未嚐死味以前、將見耶路撒冷之遭罰、天主之福音廣傳於世。」
    2閱六日、耶穌獨攜伯鐸祿雅谷伯若望、引登高山、當前顯容、
    3其衣輝耀、皎如白雪、非世之漂工所得而致也。
    4摩西伊理靄同現、與耶穌語。
    5伯鐸祿乃謂耶穌曰:『夫子、吾人得盤桓於此、不亦樂乎!容設三幕、一為子、一為摩西、一為伊理靄。』
    6蓋當時其徒皆倉皇失措、伯鐸祿亦不暇擇言矣。
    7倏有朵雲覆之、雲間發音云、『此我愛子、爾其聽之。』
    8三徒環視、不復見一人、惟耶穌與俱。
    9下山時、耶穌戒其徒、於人子未復活前、勿以所見語人。
    10徒謹守此語、惟互詰復活何意。
    11嗣問耶穌曰:『經生謂伊理靄必需先臨何也?』
    12答曰:『伊理靄固需先來振興萬事、然經不亦言人子應如何備嘗苦辱乎?
    13然予語汝、伊理靄實已蒞至、而世人任意待之、適如經之所載也。』
    14至諸徒處、見眾人菌集、經生正與諸徒爭辯、
    15眾一見耶穌、不勝驚喜、趨而禮之。
    16耶穌問曰:『所辯何事?』
    17一人對曰:『夫子、吾適攜一子來謁。此子患瘖魔、祟、
    18隨在傾跌、流涎切齒、形容枯槁。曾央爾門徒祛之、而不能也。』
    19耶穌喟然嘆曰:『無信之世代乎!我之偕爾、當至何時?我之忍爾、當至何時?且攜汝子前來。』
    20比至、一見耶穌、魔即拘攣其人、其人仆地、輾轉吐沫。
    21耶穌問其父曰:『患此已幾時?』曰:『自幼已然。
    22魔屢投之水火、欲致斃焉。倘爾能為力、請憫而助我。』
    23耶穌曰:『倘爾能信、於信者萬事皆可能也。』
    24厥父垂淚而號曰:9:24 「厥父垂淚而號曰。」呂譯新約缺『垂淚』兩字。英文Westminster Version, Revised Version, 及法文Botte譯本亦缺「垂淚」兩字。英文Spencer譯本則存疑通俗拉丁譯本、義文Martini譯本、法文Crampon譯本、德文Parsh譯本、則與此譯本、有「垂淚」兩字。『主、我信也!求主濟我之無信也。』
    25耶穌見眾趨集、斥邪魔曰:『聾瘖之鬼、予命爾離其身、毋得再入。』
    26魔呼號、力予拘攣而出。孩似氣絕、人多謂其已死。
    27耶穌執其手、挈之即起。
    28耶穌入室、徒密問曰:『我儕不能祛魔何也?』
    29曰:『此類非禱與齋、弗能祛也。』9:29 呂譯新約、與Westminster Version, Revised Version, Botte等、無「齋」字。通俗拉丁譯本、Martini, Crampon, Parsh有「齋」字。
    30耶穌偕徒他適、行經加利利、不欲人知;
    31誨其徒而告之曰:『人子將被付於人之手、見殺後、三日復起。』
    32諸徒未達、亦不敢以問。
    33至葛法農、宴居、問其徒曰:『爾曹途中所議何事?』
    34徒皆默然。蓋途中曾彼此爭長。
    35耶穌坐而訓十二徒曰:『欲居先者、當居其殿、為眾供役。』
    36乃引一孩提、置諸徒間、納之懷中、而謂其徒
    37曰:『凡以我名義、能納一介小子如此孩者、便是納我;納我者、非納我、乃納遣我者。』
    38若望曰:『夫子、嘗見一人以爾名義逐鬼;以非吾黨中人、故禁之。』
    39耶穌曰:『勿禁。未有奉我名義以行異蹟、而轉又謗我者。
    40蓋不逆我、則附我矣。
    41凡有以爾為基督之徒、而飲爾以一勺之水者、吾語爾、彼必不失其報矣。
    42如有使信我之小子、失足而陷罪者、毋寧以磨石繫頸、而被投諸海乎?
    43倘爾手陷爾於罪、斷之可也;
    44與其具雙手而墮入獄中不息之火、孰若帶殘疾而入永生之為愈乎。9:44 通俗拉丁譯本與Martini, Crampon等譯本、有「在彼則其蟲不死」一語、其他譯本多缺之。
    45倘爾足陷爾於罪、刖之可也;
    46與其具雙足而被投于獄中不滅之火、孰若跛躄而入永生之為愈乎。9:46 通俗拉丁本與Martini, Crampon等譯本、有「在彼則其蟲不死」一語。其他譯本多缺之。
    47倘爾目陷爾於罪、抉之可也;寧具隻眼而進天主之國、莫使具雙目而被拋于火獄;
    48在彼則其虫不死、而其火不滅。9:48 見先知意灑雅書第六十六章第二十四節。
    49夫人必須以火醃之、正如祭牲之必醃以鹽也。9:49 英文Westminster Version, Revised Version, 法文Botte譯本俱如呂譯新約有『因為各人必被火所醃』一語。通俗拉丁譯本與Martini, Crampon, Parsh等譯本、則如獻縣新經全集;作『一總的人、都要用火醃起來;就如各樣祭品、必用鹽醃起來。』
    50鹽善也、鹽而失鹹、更將何以調之。爾等尚其懷鹽於心、而彼此以和平相處。』

    WU Ching-hsiung, Wenli New Testament & Psalms in Public Domain. First published in 1949 (Psalms in 1946).
    Digital files © United Bible Societies, 2019.

    吳經熊文理《新經全集》、《聖詠譯義初稿》屬共有領域。原著1949年出版(《聖詠譯義初稿》1946年出版)。
    電子版 © 聯合聖經公會,2019

    © 2013-2025 WeDevote Bible
    隐私政策使用条款反馈捐赠
    圣经
    资源
    计划
    奉献